A/O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果见图2。在一阶段,当原水经预处理进入A池后,A 池出水COD在连续两周内不降反升,而O池对COD的降解率则在一周末达到20%。从第三周开始,印染助剂,A池出水COD才开始有所下降。一阶段末时,A池对COD的降解率逐渐增加并超过20%,O池表现较佳,其对COD的降解率接近50%,平均在40%以上。至第二阶段,A/O系统对废水中COD的降解效果均较好,系统出水COD呈明显下降趋势。第二阶段末时,A池和O池对COD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25%和55%左右,其出水平均COD分别为150、66mg/L,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67.6%。表明接种污泥逐渐适应了配制的印染废水水质。在第三阶段对A/O系统进行短期的冲击负荷试验。此阶段系统进水COD平均为305.9mg/L,A池和O池出水COD均随之上升。A池、O池对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.8%、37.1%,出水平均COD分别为205.4、128.7mg/L。第四阶段降低进水COD至210.4mg/L。在这一阶段,A池、O池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呈相反态势,A池有所下降至29.1%,O池则升至52.7%。

生物脱氮工艺如A/O被认为是目前废水脱氮处理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。然而,化工印染助剂,传统A/O工艺中硝化后的回流污泥首先回流到反硝化池(A池),再进入硝化池(O池),导致A段和O段的污泥类型极为相似,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难以彻底分开,且回流到A段的回流液含有大量溶解氧,也会对反硝化脱氮带来不利影响,反硝化脱氮效率难以超过70%。
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笔者采用将硝化液的内循环改 为由沉淀池回流到A池,印染助剂原料配方,污泥由原回流到A池改为回流到O池;并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一体化A/O生物膜反应器,在宏观环境上实现A池与O池内不同的DO浓度和各自所需的优势菌种,有望使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分别在不同反应器内同时且效地发生。针对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及对氨氮的排放要求,印染助剂原料,以自配的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,深入研究了一体化A/O反应器的启动过程,以探讨该工艺对有机碳和氨氮的脱除效果。
